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所辖不少乡镇都属于高寒山区。正如贾岛诗中所说,“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高寒山区村民的致富脚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这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只能是遥远的梦想,他们除了种些包谷和洋芋之外,只有靠出门打工,下煤窑赚点辛苦钱。现在,梦想成了现实,素有林下“黑黄金”之称的猪苓,真孕育出了农民发财致富的摇钱树。
一亩“黑黄金”20万也没卖
11月6日,记者一行来到秦丰村最大的种植户赵杰家。一幢崭新的两层半的小洋楼在路边众多楼房中并不起眼,但是家里大屏幕电视、电脑等电器却很齐全,屋里的旋耕机和猪草粉碎机等替代人力机械都一应俱全。赵杰的哥哥、该村文书赵彬介绍,赵杰是村里最早跟着余正胜种猪苓的村民,已经种了9年了,期间供应两个大学生就花去了20多万元,去年盖的小洋楼花费了20多万,还有几年来家庭开支10多万,基本都来自于种植猪苓赚的钱。
由于赵杰外出没在家,在记者的请求下,赵彬带着锄头来到赵杰的猪苓地里,锄头只挖了几下,大小不一、灰黑饱满的猪苓被翻出了不少。赵彬捧着猪苓说:“光这一捧湿猪苓做种子卖就值上百元,弟弟今年才翻了五分地卖猪苓种子就挣了5万多元。”住在老屋场,整天负责看护猪苓的赵杰母亲说:“有人要给我儿子20万元买下其余的一亩地猪苓,儿子没卖,他说那是摇钱树卖不得,以后挣钱都得靠这一亩地。”赵彬粗算,明年二三月份再翻窝时,赵杰一亩地除了自己留种子还能赚10万。
营盘镇药办负责人指着猪苓窝里腐烂的包谷芯和毛栗包告诉记者,猪苓种植技术低,致富速度快,很受高寒山区的农民青睐。起初,由于技术缺乏,要砍伐粗栎树作为菌棒,县政府为了生态建设,控制猪苓的发展速度。现在村民基本不砍树就能种出猪苓了,初次种植时用一些林木科管的阔叶树枝桠作菌材,三年后就可以用毛栗包、包谷芯和各种不含油脂的杂树枝混合作菌材,腐烂快,菌丝生长还好。现在营盘全镇种植猪苓800多亩,比去年增加了200来亩。仅此猪苓种植一项,营盘规模种植在5分地左右的农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赵彬介绍,年轻时候就聪敏、喜欢琢磨的赵杰眼光远,现在又将目光瞄向了其他中药材种植上。他用种猪苓赚的钱试种的天南星、石菖蒲、七叶一枝花等稀有中药材也都获得了成功。慢慢地,致富的路子在村民的脚下就会越走越宽。
药农误撞种起了猪苓
记者一行多方打听,在朱家湾村二组,才见到“柞水猪苓种植第一人”老王的徒弟余正胜。一幢醒目的三层小洋楼,设计时尚、大气,“余家大院农家乐”的铜色招牌引人注意。老余穿着朴素,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已经奔上小康之路的农民。谈起猪苓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经历,他说老王当年种猪苓成功真是“瞎猫撞上了死老鼠”。
猪苓具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等药用价值,自古以来柞水就有很多药农采挖野生猪苓赚钱。近代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猪苓多糖有抗癌、抗肿瘤和防治肝炎的作用。十几年前,猪苓野生资源遭到极大破坏,日益枯竭,上山挖猪苓基本都是十日挖得九日空。许多村民农闲时就靠出外打工,养家糊口。那时老王都六十多岁了,留在村里种起了天麻。没想到天麻收成差,价格也跌了个底朝天。眼看出门打工的人一年挣两三万的不少,而自己辛辛苦苦弄的上百窝天麻却赔到了沟底,还遭到家人的埋怨,老王心里不是滋味。
农闲时节,一天下午,老王从深山里挖猪苓回家,到自己的林地边上,查看天麻长得怎样,无意间蛇皮袋里挖的野生猪苓掉落在了天麻窝里。又过一年的农历五月间,老王去看天麻,没想到天麻窝上长出了猪苓花(夏季猪苓有时在地面上长出一丛“磨菇”,药农称为“猪苓花”)。那时老王就推测猪苓和天麻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应该一样,都是靠蜜环菌提供营养的!老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当年挖的5斤猪苓用种天麻的方法种在树林下,两年后一挖就长到了8斤。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药农老王种植猪苓获得成功的消息村里人还不大相信,我冒险花十几元一斤的高价买了40多斤种子种在自家的灌木林里,就跟随别人去搞建筑,也没在意猪苓的生长情况。”余正胜说,“结果,三年后我把个大的猪苓卖了2万元,还扩种了500窝。”
这之后,猪苓价格一路攀高,村里不少人花几十元一斤的价格都从余正胜那里买猪苓种子。没有几年,老余就靠卖猪苓种子赚了几十万。从猪苓这棵摇钱树上捞到第一桶金的老余供应孩子上大学,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
青岗村创建猪苓种植专业村
青岗村位于柞水县红岩寺镇北部,平均海拔1100——1300米之间,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90户673人,耕地面积695亩。由于高寒山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村主任欧阳泽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思考,根据青岗村地处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有利条件,他决定将猪苓种植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带领群众栽种猪苓走上致富路。几年前,他四方奔走请教,建成1000窝的猪苓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作用非常好,村上和邻村的农户纷纷前来参观。
面对猪苓经常出口国外,市场价格好,但猪苓种子贵,百姓买不起,担心种后价格走跌的情况,2009年6月,欧阳泽海成立了青岗村猪苓种植合作社。他对加入协会的种植农户免费进行技术辅导,并提供菌种、猪苓种子,承诺收获后实施分级收购,统购统销,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创办的猪苓种植合作社立足技术投入、科普示范、辐射带动三个方面,坚持“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注重示范户带动作用,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形成了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力地推进了全村农民的脱贫致富进程。目前,柞水县红岩寺镇青岗村猪苓种植合作社共发展猪苓种植协会成员70户,全村种植猪苓达到500亩15万窝。
欧阳泽海带领记者一行挖了一窝猪苓,看到猪苓长势喜人,他高兴地说:“虽然合作社现在还没有见到效益,但是明年就满四年了,是最佳的翻窝时机,预计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多元不成问题。”欧阳泽海想让青岗村民种猪苓致富的梦想在一步步实现,他们村将变成名副其实的“猪苓种植专业村”,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指日可待。
猪苓种植带动中药材产业链
在柞水,由猪苓种植引发了一系列的产业,药材收购站、蜜环菌种供应商、猪苓种子销售、猪苓药材贩运商……这些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循环往复,带动着许多人的就业致富。
11月7日,记者慕名来到乾佑镇车家河一组姓赵的家里,正遇上陕南最大猪苓收购商、安徽亳州的徐老板在收购猪苓,两间小房子存放了38麻袋猪苓。徐老板驻扎在柞水收购猪苓已经7年了,陕南80%的猪苓都通过跑收购的当地人交到他这里。“我一年要收购80吨猪苓给杭州制药公司,其中40吨都来自于商洛。我一年纯收入也就是20万左右,我下面有柞水当地100多人的猪苓收购团队,他们有时还跑到汉中、安康等地收购,一年纯收入也在三五万元。”
柞水人工种植猪苓所需的蜜环菌以前都是什家湾村二组王德斌做代购商,从西峡和宁陕等地购买转销给村民,价格高、运费贵。看着蜜环菌的利润空间大,王德斌就外出学到了猪苓、天麻、木耳等蜜环菌生产技术,又传给他舅舅。现在柞水的蜜环菌全部靠王德斌和他舅舅提供。
11月7日,王德斌由于担任杨四庙村的村支书,工作繁忙,蜜环菌作坊还未上工。记者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他舅舅赵芳明的猪苓蜜环菌生产。清晨还下着小雨,赵芳明夫妻正在院内高压锅进行猪苓蜜环菌培育袋高温消毒作业。王德斌介绍,由于生产能力有限,他们舅甥每年生产两万袋猪苓蜜环菌以每袋4元钱卖给猪苓种植户,有时还得从宁陕调货。“我两口一年光靠生产猪苓和天麻蜜环菌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足不出门,很安全地赚点钱,我们也心满意足了。”赵芳明的妻子一边装袋一边说。
柞水县药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柞水独特地理位置、土壤结构、林业资源、气候特点除了适合猪苓、石菖蒲等一些稀有药材生长之外,还非常适合七叶一枝花、丹参、板蓝根、五味子等,这些药材市场前景非常好。柞水现在已建成丹参、柴胡、连翘、板蓝根等中药材示范基地2200亩,中药材种植11600亩,吸收村民就业上万人,药农直接增收2000多元。
现在,柞水以猪苓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已经成了高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年的春秋两季,村民们都在房前屋后,林下沟边,挥舞着锄镰,种猪苓、栽二花、收柴胡……已经尝到甜头的他们,坚信中药材绿色产业这棵摇钱树,会让他们在小山沟里干出一番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大事业。
相关链接: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向阳山地、林下,一般多分布在东南及西南坡向的坡度在20-60度的山坡凹洼地。历来猪苓都是依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逐年减少,药用量增大,故此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较多,但目前采用的穴式菌床栽培法,这种方法接菌率高,春栽当年即可生长新苓。在猪苓的栽培过程中,要选择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蜜环菌能够生长的灌木林、薪柴林。应首先培养蜜环菌枝,可采挖生长有蜜环菌的树根、木段作菌种,也可用人工培养的蜜环菌三级生产种来培养菌枝。再选用直径2-3cm的菌枝砍成长30cm左右短节,作为菌种,按培养菌枝的方法扩大培养出菌材,用来伴栽猪苓。猪苓菌种应选择生活力旺盛、灰褐色的鲜苓作种苓。在灌木树丛旁挖10cm左右深的小穴,穴内应具有树根及纵横交错的毛根,在穴底先铺湿树叶一层,在树根旁放一节菌材,猪苓菌核放在树根与菌材之间,每穴放种苓100-250g,然后盖一层湿润的树叶,覆土填平。穴顶再盖一层较厚的树叶。猪苓下种后不宜翻动,并忌牲畜践踏;夏季如遇干旱,可引水浇灌;每年春季在穴顶加盖一层树叶,这样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在栽苓后的2-3年的春秋两季采挖,最好于休眠期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