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学在加工天麻
“这些天麻虽然是人工栽培,但全部是仿效野生天麻的生长环境进行培植的。所有栽培的农户全利用深山密林中的土地作为天麻培植的窖床。今年挖出来的天麻最大有1斤重的,一般3个、4个达2斤的很普遍。”近日,记者来到重庆黔江区马喇镇龙溪村三组陈正学的天麻基地,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天麻的陈正学向笔者介绍。
任村支书9年 村里特色产业并举
2011年,陈正学从村支部书记辞职后,村民仍很亲切地喊他“陈书记”。
“今年天麻产量还算可以,种一个平方米可达到20斤以上,农户把种子钱和菌种除去外,按目前的市场价可收入300多元。”陈正学放下手头的活,指着院坝里堆着的一大堆、正待加工的天麻说。
据了解,今年46岁的陈正学在1998年入党,从2002年担任龙溪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9年,直到去年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任职期间,他先后在村里发展蚕桑、魔芋、山芋等特色产业,还探索出利用当地广阔的高山林地作为野生天麻种繁育基地,使龙溪村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一次革新。
目前,在龙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项特色产业。今年,在马喇镇的龙溪村和五里乡的五里村已发展有6户人工天麻种植户,面积达700平方米,每平方可收入300元。计划在明年发展天麻种植户1000户,辐盖两个乡镇、5个村(居)委。
不当村支书 乐当村民技术指导
“当村干部期间,只是嘴上说的太多,亲自去田间操作的少。虽然村里的产业有了起色,农户也实现了增收,但农户在种植技术上始终不能过关,源于缺少一个农村科技型人才的带动。”陈正学一本正经地地说。
辞去村支部书记的陈正学,辞职却没有辞责,仍然发挥一个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专门从事农村产业的技术攻关,他不仅自费到外地学习特色产业种植技术外,还购买相关科技书籍、科普光碟等学习资料。
“今年,我种植的30个平方的天麻,可卖8000元。多亏了陈书记给从栽到收给我进行技术指导,才有了今天的收成。”该镇高炉村的杨太胜乐呵呵地说到。
据悉,杨太胜富人家里并不宽裕,除了一些传统的种养殖业,家里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今年在陈正学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林地,种植了30平米的天麻种子,在陈正学的技术指导下,通过精细管理、精心培育,今年初次种植的天麻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莲花社区的天麻种植户周显福,一样是陈正学新发展的种植户,由陈正学提供种子、菌种、菌材辅料等全套种植材料,负责技术指导,既学会了天麻种植技术,又成为当地的致富典型。
该镇分管特色产业的副镇长汪文雅说,陈正学掌握了仿野生天麻种植和加工技术,又有销售市场。明年计划在龙溪、杉树、印盒等村,发展种植300亩。让农户获得较好效益,为老百姓探索更好的致富路。
建种植基地 收购加工一条龙服务
据区供销社副主任谢红军介绍,陈正学除了自己种植天麻,还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他利用自己注册的灰千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为农户提供种子、提供菌种、提供技术、包产品回收。农户只出土地和劳力,无任何风险。
为使更多的农户掌握科技知识,实现科学规划、科学种养,陈正学与农户联合种植天麻的模式,由陈正学为农户提供天麻种、菌种,负责技术指导,收获时的商品麻与农户对半分成,种麻全归农户。农户可以在休闲之余,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收入几千上万元。这种零风险的种植,大多农户都欣然接受。
时下正是农户采收天麻的季节,陈正学赶在今年10月前就建起一个200余平方的天麻加工场,集天麻种植、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基地。
为了让农户学会天麻种植技术,陈正学除了亲自上门指导外,还先后开办了3期种植技术培训班,对农户进行仿野生天麻栽培、菌材林抚育等技术培训。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的多赢目的。
陈正学说,由于在天麻种植技术上普及了环保节材的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天麻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又一个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