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昭通天麻产业突破口
瞄准全国之最的“两基地一中心”和昭通最有特色、最具竞争优势、最有市场影响力、最具辐射带动力支柱产业目标,昭通在全国首家成立了天麻特产局及研究院,制定了天麻产业发展规划,系统出台了天麻产业发展意见、资金投入机制、考核办法等,撕开了昭通天麻产业发展突破口
昭通天麻产业化之路发展十分缓慢,与文山三七相比,昭通天麻就成了“小矮人”。
云南自古有“南三七,北天麻”的说法,更是昭通人引以为自豪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到上世纪50年代,昭通全市野生天麻年收购量仅有30吨左右。由于麻农对野生天麻杀鸡取卵式的采挖,使得昭通的野生天麻数量锐减。为探索天麻的产业化之路,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仿野生种植研究,昭通天麻“两菌”技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实现天麻“两菌”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使昭通天麻从零散种植传统走向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作为我省“两强一堡”战略中打造医药大省最响的两张靓丽“名片”之一,早在2003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中,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天麻、三七、灯盏花等系列产品; 2004年,省政府在制定《关于实施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的意见》中,明确了重点要支持天麻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并将天麻加工机械列入了财政农机补贴范围。
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省政府又明确提出要把云药产业打造为继云南烟草产业之后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昭通仿野生种植天麻5万亩,并相应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产业资源集聚,做粗、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竞争优势明显的天麻产业格局,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昭通天麻作为昭通农业产业化撕开突破口、打开新局面的排头兵来对待。”2011年9月,时任昭通市长刘建华在全市天麻产业发展专题办公会上向全市592万干部群众发出了大干天麻产业的“动员令”和“集结号”。
针对昭通天麻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源远流长而品牌效应低,种植悠久而规范化程度低,品质优良而市场占有率低,原料相对充分而加工层次低,多家开发而规模化程度低,管理多头而服务能力低“六个低”现状。昭通市确立了昭通天麻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特有的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理念。制定了建好两个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菌材林基地);两个中心(“两菌”和良种繁育中心、中国·昭通国际天麻交易中心),一个园区(中国·昭通天麻生物产业园区)的“221”工作思路。确立了昭通市天麻产业近期(2012—2014年)为打牢基础期、中期(2015—2020年)为加快发展期、远期(2020年以后)为产业成熟期 “三步走战略”。力争在2020年以后,全市天麻仿野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5万亩,总产值达到220亿元以上,产品开发形成以药品为主,食品、保健品并举的产业体系。把昭通建设成为全国最优的有机天麻产品基地、全国最好的天麻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天麻交易市场,使天麻产业成为昭通最具竞争优势、最具市场影响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支柱产业目标。
在认真审视昭通天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短板和优势后,昭通市通过深入的研究,要做大做强天麻产业,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因此,昭通在全国首家成立了天麻特产局和天麻研究院,并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套班子领导参加的天麻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及时选调、招考充实了市天麻特产局和研究院科室人员,建立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指导天麻种植县区设立了天麻产业办公室,在基地乡镇成立了天麻产业技术服务站,在基地村选配了天麻产业专职辅导员;相继制定了天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天麻产业发展意见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立了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相关县按照1:2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基本形成了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人抓落实、有资金投入、有奖励考核的天麻产业发展组织保障体系。
昭通天麻产业终于撕开了突破口,呈现出机构从无到有、投入从少到多、市场从小到大、产业由弱到强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