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等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1992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了字,从而使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联合行动。当然,这其中应该包括菌类,菌物在整个自然循环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生态平衡。人类得益于菌物是多方面的。
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森林生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区。本区蕴藏着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其中不少的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加速灭绝很可能危及到本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目前,对长白山地区的大型真菌的研究仅是物种收集的分散的报告,并无系统完整的研究,长白山地区的菌物资源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就此,我提议建设菌物“一区一馆五库”,包括菌物保育区、菌物标本馆、菌种库、菌体组织库、基因库、有效成分库和信息库。
近几年,我国陆续建立了珍稀食用菌资源保育区,在维护了自然景观生态的同时,也有助于观光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保育的基础上,发展长白山菌物资源优势,可以配合政府推进发展休闲农业政策,为消费者带来一个新颖、丰富、缤纷的菇类之旅。整合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以菇文化为主题,设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可以为旅客提供野生菌原生态观赏场地,将包括银耳、香菇、灵芝、猴头等菇类进行人工或半人工栽培,形成主题休闲区,满足大量旅客的采摘可栽培菌物资源的乐趣;为游客提供集食用、药用和保健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食用菌菌类产品;通过自创品种菇类专利,增加游客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料理菇类养生大餐,为游客提供可现场品尝、现场采摘鲜菇的场所等。
总体上说,旅游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产业要高端入手、名家参与、彰显特色文化,打造独特文化产品。旅游产业应加强科学游的内容,推介长白山独有的科学价值,生产、资源和产业。要本着做有良知的管理者和科学工作者的底线给子孙留一片蓝天、绿树、清水!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关键是真正保护和减轻破坏程度,延迟不可恢复生态体系的到来时间。生态保护上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和有力的措施,要真正做到保护与开放并重,做到永续利用,避免吃干榨尽,要有开发的底线、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