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工地挖出一块重七八公斤的“肥肉”,这是两个月前,发生在旅顺口区内的一件事。昨日下午,记者在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某地,见到了这块长约40厘米的“肥肉”,只不过其表面看起来像肉,却没有任何异味、外表湿润凉爽。当初从工人手中买下“肉”的孙先生介绍,这东西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
“太岁”外表酷似肥猪肉
记者在保存“太岁”的房间中看到,“太岁”被保存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中,长度约40厘米、宽度约30厘米。中间相互连接,其下部呈肺叶状。从外观上看,“太岁”的表皮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呈现土黄色,其最上面的一层呈土黄色,像是“猪皮”;“猪皮”所包裹的部分,主要呈白色,像是“肥猪肉”,“肥肉”上还有“血丝”等。摸上去有黏糊糊的感觉,里边水分似乎很大,手感仿佛酱牛蹄筋;“猪皮”则相对较硬。
据孙先生介绍,今年的7月末,其在旅顺口区九三街附近的早市上,见到几个工人在卖这个怪东西,对方称是从旁边一工地挖出来的,“我对‘太岁’稍微有些研究,认定这是‘太岁’,就花2万元给买下来了。后来找人鉴定,是一种单细胞‘太岁’,之前国内曾发现过一些‘太岁’,但都不是我这种单细胞的。”他说。
2个月来几乎没生长
孙先生告诉记者,刚买来“太岁”后,其曾切了一小片委托朋友拿到有关部门做检测。经过2个月左右的矿泉水浸泡,“太岁”似乎一点没长。在其指点下,记者看到,这个“太岁”的表面确实有一块刀切的痕迹。
“经过有关部门化验表明,这个物体含有多种氨基酸,民间也称其为‘肉灵芝’,就是国内比较罕见的‘太岁’中的一种。”他说,“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对我送过去的样品进行实验研究,检测报告暂时也不在我手里,但肯定的是,这是一种单细胞‘太岁’,比较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