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质量监督,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对河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检查。行动中发现个别市场中非法加工现象严重,卫生条件令人担忧。摊晒药材夹杂动物粪便、药材用染色剂浸泡,市场假药普遍。(据央视、《钱江晚报》2月8日报道)
原料存在问题、卫生状况堪忧、违规使用染色剂、市场上假药横行,这些看似孤立的现象,实际上都跟中药生产企业的诚信紧密相关。正因为对消费者缺乏诚信,所以才会轻视中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对患者的伤害,才会长期忽视中药材市场的种种乱象。
近年来,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时发生,公众利益一再受损,相关企业的不诚信行为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阴影。这些企业在出现问题之后虽然有的公开致歉,有的发表承诺要提高药品质量,其实大多都是企图换回企业形象的危机公关,却忽视了企业的诚信建设这一最为根本的问题。犹记得2012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了安徽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目的。其中,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如今在安徽、河南等地再次曝出中药材市场乱象,足见诚信在这些企业仍未受到应有重视,再严厉的监管也没能使中药制造业从源头上让人放心。
如此看来,药企要真正生产出让患者满意的“放心药”“良心药”,得首先治治自己不诚信的“病”。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患者当成衣食父母,以现代企业的高标准严格管控好药品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原材料采购环节,严格落实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相关检验制度,从根本上以过硬的质量来树立企业的负责任、讲诚信形象,赢得患者的信赖。
另一方面,光靠企业自律远远不够,严格、有效、常态化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此次中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就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调查发现的。显然,制药企业的生产监管、质量检查、市场监督、风险预警等环节,都需要切实发挥应有效用。严守“高压线”,严惩药材质量问题和违规行为,让不诚信行为无处藏身,让企业为不诚信付出沉重代价,倒逼中药制造企业在诚信生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真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