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需辨病和辨症相结合论治
李金瀚教授从事恶性肿瘤临床化疗已有54年,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40余年,李金瀚教授表示:现代中医对肿瘤治疗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而所谓辨证疗法,即人们常说的四诊(望、闻、问、切),通过四诊的方法了解病情,再进行分析综合,同时辨其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所属,根据病因、脏腑病位、气血津液等病理变化,按证候属性,决定治疗方法,采用相应药方。而辨病治疗则是西医治疗的模式,不过现代的中医也吸收和采用了这种治疗模式,使其成为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方式是使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肺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肺脾气虚型、肺热痰湿型、肺胃阴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其中以肺脾气虚型较为常见,并随着病情变化、治疗情况、病期和并发症而发生变动。在肺脾气虚的基础上可能出现夹痰、夹湿、夹热或夹淤,甚至有时以气滞血瘀为主证。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李金瀚教授还总结出了如下 “四忌”:(1)脾虚证者忌用寒药。李金瀚教授曾根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龙葵、山豆根、鱼腥草等药有抗癌作用而组成的抗肺癌方,结果连续多次服用后出现纳少、腹胀、乏力等症状加重。分析其原因是这些寒性药伤害脾胃,故脾胃虚证者不宜长期服用。(2)肺热痰湿证者忌用温补。因为肺热湿重者服用人参、黄芪、鹿茸、巴戟天、仙灵脾等温补药后症状加重。(3)肺胃阴虚证者忌用温热。此证型常见于肺部、纵膈及颈部放射治疗后,口干咽燥、心烦纳少,急于温补反而使症状加重,这时宜用润肺和滋养胃阴之剂。(4)化疗期间忌用毒性中草药。因大多数化疗药物对心、肝、肾具有毒性,这时如再加用毒性中草药将加重内脏毒性。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癌
据李金瀚教授介绍,近年国内研究证明,绞股蓝、北沙参、人参、太子参、黄芪、麦冬、女贞子等中药既有益气养阴扶正作用,又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祛邪作用。在临床肺癌治疗中,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也屡见不鲜。其中以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的结合应用最为常见。
具体而言,(一)中医药与化疗结合,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疗效。常用处方: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30g、甘草10g、沙参30g、黄芪30g、莪术15g、薏苡仁30g、厚朴15g、枳壳15g、白术15g、竹茹10g、鸡内金30g、佛手15g,每天1剂,连服7-10天,水煎服;(二)中医药与放疗结合,临床治疗中,患者放疗后半程开始常有伤阴血热等表现,此时如应用养阴凉血、清热解毒之剂常使患者获益。常用处方:太子参30g、沙参30g、麦冬20g、石斛15g、生地30g、元参20g、射干15g、白薇10g、茜草根10g、莪术15g、薏苡仁30g、白术15g、厚朴15g、陈皮15g、竹茹10g、鸡内金30g、佛手15g,每天1剂,水煎服;(三)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结合,常用益气养阴之剂,常用处方:黄芪30g、太子参20g、刺五加20g、沙参30g、山药30g、麦冬2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30g、白芍20g、女贞子15g、黄精15g、补骨脂15g、鸡内金20g、佛手15g。每天1剂,水煎服。
李金瀚教授表示:上述处方,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运用“辨证施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减用药。
对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疗效,李金瀚教授在1996年发表的“中医药与化疗结合治疗肺癌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 16(3)136)与1997年发表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肿瘤学杂志 1997,2(6):26)中,曾提到:通过10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初步表明加用中药治疗后肺癌患者症状容易改善;中药与化疗结合科提高肺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P<0.05),亦可延长中位生存期。而在2007年发表的“中医药用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性治疗的对照性临床观察” (中国肺癌杂志2007,10(6):520)中提到:通过1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表明,以中医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巩固性治疗与患者2至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的改善密切相关,提示中医药在肺癌巩固性治疗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