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药材”到“甜产业” 黄连“链”起村民致富路

8月25日,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8月28日至29日,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中国黄连之乡”石柱县黄水镇举行。

发布会上,石柱县县长唐洪芳介绍,石柱是“中国黄连之乡”,石柱黄连有“三大”鲜明特点。第一,品种正宗道地。石柱是中国黄连原始产地,唐天宝元年,就有“上贡黄连十斤”的历史记载,元末明初开始人工种植,1989年获国家首批道地药材认证,2017年石柱黄连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二,品质方面药效一流。《国家药典》中的味连,就是以石柱黄连为标准。药典规定,黄连的药效基础物质小檗碱含量不得低于5.5%,石柱黄连的小檗碱含量远超国标、最高可达9.5%,早在1954年石柱黄连就被列为“国药”。第三,在品牌方面,得到市场认可。“石柱黄连”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柱黄连生产区是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石柱黄连的产量占全国的60%、全球的50%,石柱有全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定点市场,黄连的年交易量占全国交易量的90%以上。

去年石柱黄连产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今年上半年综合产值达8.5亿元,带动10万余群众增收致富。“用石柱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黄连虽苦,日子很甜’。”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以石柱黄连为代表的“渝十味”中药材,已成功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石柱黄连更以道地品质驰名全国,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市黄连在地面积近10万亩,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60%左右。

在经营主体培育上,重庆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0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5家、规模种植户320余户,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分工协作、基地联建、市场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持续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从“苦药材”到“甜产业”,黄连“链”接起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中国中药协会副监事长苏桂云透露,中国中药协会正筹备成立黄连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得到了主要产区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重点龙头企业和种植合作社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筹备组第一次会议将于8月28日在石柱县召开,后续将按流程召开成立大会。”

 

原文链接:https://news.ctycw.com/show-2417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bianji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视频)为药仓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药仓网”、“作者:某某某”。
②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及网站,并尽可能注明转载出处和作者,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