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虫夏草市场调查之二 冬虫夏草的经济之变
青海新闻网讯 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冬虫夏草,是大自然赐予的灵物,它不仅有神奇的医疗保健功效,也给青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青海省所产冬虫夏草的产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之首,青海已发展成为全国冬虫夏草的主要集散地。在大自然赋予我们量大、质优的冬虫夏草的同时,我省的冬虫夏草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产业化的经营,逐步走上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
天赐“仙草”于高原
冬虫夏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王者,其药用价值、滋补作用位居滋补品之首。从古至今,有七十多部医著将冬虫夏草推崇为“千年国药”“药中之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冬虫夏草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广泛用于久咳虚喘、痨嗽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的治疗和滋补。
青海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区,不仅产量居首(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而且质量也最好。
近些年来,随着我省冬虫夏草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名远播,青海省成为全国冬虫夏草的主要集散地。冬虫夏草由于其严格的寄生性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稀少。这几年,人们对冬虫夏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冬虫夏草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说:“我省产的冬虫夏草相当一部分都用于出口,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一批冬虫夏草据保守估算每年也在80吨以上。”
由于冬虫夏草的神奇功效,顾客趋之若鹜,销售冬虫夏草的店铺分布在西宁市的大街小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西宁旅游业的发展。
青海人,因草致富
在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有一家以鲍氏命名的虫草店,在冬虫夏草销售行业提起鲍氏家族,没有几人是不知道的。鲍顺春是以公司形式专营冬虫夏草的我省第一人,弟弟、侄子等多人也都先后从事冬虫夏草经营,不仅在青海有数家公司,更把生意做到了北京、广州等地。鲍顺春向记者讲述起了他几十年做冬虫夏草生意的历程。
鲍顺春的老家在青海半农半牧区,十分贫穷,家里竭尽所能供他上学,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他们鲍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而这正是借助冬虫夏草之力。1985年,鲍顺春开始接触冬虫夏草,那时他的身份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外贸公司的负责人。鲍顺春说,那时的人们对青海的冬虫夏草并不认可,冬虫夏草的价格很低,而且销路并不好。
鲍顺春说,当时每人每天挖百十根冬虫夏草很正常,但是,零售的冬虫夏草每根才一块钱。现在,挖冬虫夏草的人多了,可是由于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虫夏草的产量却低了,同时冬虫夏草的价格却涨了上百倍。
虽然冬虫夏草价格暴涨,但是冬虫夏草市场却没有因为如此昂贵的价格而冰冷。鲍顺春说:“消费市场的迅速膨胀,是冬虫夏草价格连年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价格如此昂贵,吃冬虫夏草的人却越来越多,冬虫夏草依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冬虫夏草成为一种奢侈品,受到一些人的青睐,这种情形促使一些人跟风消费,于是形成了冬虫夏草市场今天的繁荣。
谈起青海冬虫夏草市场的消费群体,拉加才旦说:“冬虫夏草的消费者大都是外地人,但这些年我们青海人的购买量也在逐年提高。在消费群体中,一部分人是自己食用,但是这一部分人都以购买品质和个头一般的冬虫夏草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用于送礼,冬虫夏草已成为一种高档礼品。所以,每年的冬虫夏草市场在节日前后,像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都会迎来一段成交量的高潮。”
据鲍顺春介绍,我省冬虫夏草地方标准分为7级,以500克为计重单位,小于或等于1000根为特优一级品;10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300根为特优二级品;13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600根为特级品;16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900根为一级品;19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200根为二级品;22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500根为三级品;25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4000根为四级品。鲍顺春说,虽然分为不同级别,但数量差别十分微小,再加上交易双方在评定级别时均为眼力评估,就可能存在级别上的分歧。而各个级别之间的差价有一两万元之高,这也为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
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占地3万平方米,共有三十多家经营户在这里从事冬虫夏草交易。但是,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并不是西宁市最大的冬虫夏草专营市场。在西宁市沿街的土特产商店,多有冬虫夏草出售,还有不少经销商采取的是沿街销售的传统经营方式,谈及西宁每年的冬虫夏草销售量,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销量可观。”
是产业,也是“名片”
拉加才旦说:“冬虫夏草的价格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路飙升,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斤几块钱,到21世纪初每斤也只有三千多元,但到了2007年,冬虫夏草价格急剧上涨,这一年的平均价位高达每公斤二十万元。”
青海冬虫夏草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冬虫夏草越来越值钱。看着逐年上涨的行情,冬虫夏草已成为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大批人进入冬虫夏草的采挖、贸易中。同时,随着人们对冬虫夏草认知的提高,对其功效的认可度也在上升,市场的需求量迅速膨胀,立刻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冬虫夏草产业的繁荣,不仅让青海又有了一张“金名片”,同时,也解决了青海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买卖虫草更成为许多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鲍顺春说:“近三十年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冬虫夏草价格的大幅上涨,经营群体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但是,冬虫夏草的产量却有下降的趋势。”显然,冬虫夏草的贸易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乎不经任何加工的初始贸易上。而且,冬虫夏草这种天然的资源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显得格外稀缺,加上政府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控制天然冬虫夏草的采挖,资源更加紧缺,而国内外采用冬虫夏草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企业也将无法承受原料匮乏,成本大幅上升后的压力。此时,冬虫夏草的发展急需另觅蹊径。
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先后有六十多个科研单位和数千人对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作了大量研究、实验和探索,全省已有多家企业对菌丝体制剂进行了规模化生产。拉加才旦说:“人工发酵培养的虫草菌丝体的附属产品作为制剂,可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原料也可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饮料和食品行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拉加才旦说,若能构筑一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高层次冬虫夏草经济链条,冬虫夏草经济将会成为区域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