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板蓝根、冬虫夏草、白酒,这些消费品不再仅仅是让人们买回家吃喝用,它们的种植、生产、销售,现在正成为一个个投资项目,出现在普通市民面前,像理财产品一样吸引投资。而这些项目的募资方,却并非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
记者了解到,仅在今年上半年,杭州就冒出了一些企业,以开展项目的名义向公众募集资金,涉及的标的物包括农产品、中药材、新能源等。目前,已经有多个项目出现了无法兑付本息的状况。
法律人士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这类项目时,需要关注项目募资方的资质、产品真实投向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冬虫夏草投资变身理财产品
日前,杭州的金女士向记者咨询,她在家门口收到了一份冬虫夏草投资项目的宣传资料,但这个项目和她以往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同,项目的募资方是杭州的一家贸易公司,其是否具有相关资质?
记者在金女士提供的产品宣传资料中看到,这款冬虫夏草实体投资产品,类似于理财产品,12个月期年化投资收益率达12.2%,投资收益逐月返还,客户资金随时进出,并且“承诺保本保收益”。
随后,记者向这家公司核实时了解到,这一理财项目是与杭州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合作,其产品包括虫草粉、虫草含片等。资金的投向是这家合作企业的冬虫夏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
关于这一投资项目的资质问题,公司工作人员解释,冬虫夏草项目资金是由银行托管。投资金额以5万元为起点,投资到期后,客户可以选择兑付利息收益,或者提取虫草实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