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玛咖产业亟待升级 有望迎“黄金十年”

     玛咖(Maca,属块根),又名玛卡,分黑、紫、黄、白四个品种,是原产于秘鲁的一种高原天然草本植物。21世纪初,玛咖被我国正式认定批准进入大陆,随后,在云南海拔3000米左右的丽江、香格里拉、昭通等一带试种。2011年,玛咖粉被原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近几年,玛咖已悄然火热全国,但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因此接踵而来。

  晾晒玛咖

  玛咖在中国

  直到2002年,玛咖才被我国原卫生部正式批准试种,主要种植地为云南丽江一带。据悉,最早进行玛咖育苗试种的是云南省农科院。由于玛咖具有独特功效且食用安全而备受很多国家消费者认可。国际知名媒体ABC美国广播公司、CNN电视台及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等竞相对玛咖进行了报道后,很多国际权威组织也接受并开始使用玛咖。而我国最早研究玛咖的科研人员之一是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他发表了《MACA—全球瞩目的保健食品》一文,让更多人了解了玛咖,玛咖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肯定。与此同时,一个新型产业的发展与兴起,逐渐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2010年前后,玛咖陆续在我国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昭通和曲靖等一带开始大面积种植,并相继成立了相关玛咖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同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走进高原寒地考察和种植玛咖。目前,玛咖在中国除了云南种植玛咖外,四川、贵州、甘肃、西藏、青海、新疆等高原地区也逐渐开始试种或大面积种植玛咖。

  玛咖让高寒荒地成“宝地”

  云南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的高原高寒地带,这里很多高地由于常年水资源匮乏,个别地方气候更是恶劣,所以对农作物种植的要求非常高。从云南丽江、昭通当地人处获悉,由于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这些海拔高的土地常年难以种出高产量农作物,除了有个别高地种种土豆外,基本大部分都是荒地。在本地人看来,这些大面积的土地根本不值钱。

  玛咖对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等要求都非常之高,但云南的气候和土地条件正是玛咖这种独特的植物适合生存的。从21世纪初到2012年左右,玛咖立足于云南,引起从丽江到云南省乃至今天的全国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国玛咖”独有标志。彼时的荒地成为此时的“香饽饽”,玛咖不仅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成就了云南多地高原。

  “中国玛咖”的发展现状

  玛咖种植周期分为为三个:3-4月份育种;6月份开始大田野栽;野栽后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所以到12月份左右才正式收获。对农作物来说一般都是靠天吃饭,不过玛咖一旦存活下来,死亡率非常低,几乎无虫害,而且冬天抗寒抗冻能力强,正因如此也就造就了安全、天然、健康、营养的一种美好功能性食物。为了达到土壤营养饱和还原,最低需要一年一轮耕,这有利于玛咖营养品质的保持和提高。

  据相关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云南玛咖种植面积已超8万亩,但亩产量从300~600市斤左右不等,参差不齐。

  从专业人士处获悉,如今玛咖产量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按正规有机标准化种植,这类玛咖往往个头整体比较小,品相相对差一点;二是不同地域,土壤酸碱性也有所不同,种植出来的玛咖的营养成分和品相等也有所不同;三是种植户为追求产量和利益,不顾及玛咖的营养成分和产业未来良好发展,不仅不按规范的方法种植,除使用农药、化肥外,甚至有的还使用膨大剂,这种玛咖一般往往品相相对较好,个头总体偏大,但丧失了玛咖其本身的营养功能和作用价值;四是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种植经营方式,一般为企业提供玛咖种苗和技术,合作社配合农户负责过程作业和收获,然后企业再按照合同定价统一收购;五是散户种植,一般为农户自家一亩三分地或小本投资散户种植玛咖,品质有好有差,难以取舍。

  今天的中国玛咖虽然有了自己的种植经验、方法和市场,但种植过程没有标准,品质和产量自然相差较大,同时市场上售卖的同品类玛咖价钱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是混乱的。

 

原文链接:https://news.ctycw.com/show-2297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wangpy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视频)为药仓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药仓网”、“作者:某某某”。
②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及网站,并尽可能注明转载出处和作者,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