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上各相关企业的动作来看,中药领域投资热点确实为数不少,中药饮片尤甚。
配方颗粒:仍是少数人的游戏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毛利率可达70%左右,远高于中药饮片的30%。”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点出非试点的中药企业积极期望介入这领域的原因。
3月18日,红日药业(300026)完成定向增发,9.2亿元募集资金到位。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定增发行价确定为28.28元,为发行底价的113.03%和发行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101.76%,共4家机构参与配售,其中最高报价30.10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资本溢价参与定增,正说明市场高度看好此次红日药业的募资项目——中药产品自动化生产基地,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前景。
“本次募投项目将满足配方颗粒产品市场上日益增加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增加公司股东的回报。”
红日药业在此时加力中药配方颗粒,无疑再度引发业内遐想。目前拥有国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资质的只有6家企业,分别是江阴天江药业、红日药业子公司康仁堂、华润三九、广东一方、培力药业及四川新绿色药业;安徽济人药业、吉林力源药业仅获得省试点资格。
而天江药业拥有江苏天江及广东一方2个试点牌照,于今年1月份被中国中药(570.hk)以83.4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81.48%的股权。对于中国中药这次的大手笔,国元证券分析认为,收购市盈率合理,行业将持续30%的高速增长,“从国际上看,日本的中药配方颗粒占比80%,台湾地区占比2/3,而内地目前占比不到5%,整体提升的空间较大,而且中药配方颗粒允许加价,受医院欢迎。”
加码动作不止于上述两家。同样持有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牌照的华润三九,日前也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透露,为提高配方颗粒产能,公司拟在淮北进行扩建项目,预计于2016~2017年逐步建成投产。据华润三九2014年年报披露,去年该公司已完成配方颗粒业务管控模式的调整,转为事业部制运作。
【趋势】
试点多年的中药配方颗粒资质放开风声愈演愈烈,对拥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对手的加入,在造成冲击的同时,也有望加速市场扩容,加快对中药饮片的替代。
尽管中药配方颗粒2015年放开速度较预期加快,但在市场分析人士眼中,壁垒尚有余威——即使趋势明确,放开也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预计获批企业相对有限。“配方颗粒短期内主要是和传统饮片竞争。”
对于新进企业而言,由于现有企业已基本完成医院开发,因而拓展难度很大,短期内冲击力有限。
另一方面,如果中药配方颗粒能从法律层面获认可,使用范围将大幅扩大,未来医保报销等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中药饮片:延续投资热度
与仍然属于“少数人游戏”的中药配方颗粒相比,颗粒剂以外的中药饮片行业仍然未能摆脱小而散的市场竞争状况。今年一季度,饮片延续此前的热度,继续获得投资加码。
中药饮片龙头康美药业(600518)就在今年初宣布拟投资10亿元在广西玉林建设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项目。据透露,该项目建成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加工中药材30万吨以上。
“康美着力打造中药材上游供应链,也保障其终端业务的中药材需求,支持康美对中药饮片、保健品、食品进行了大量开发,未来或会增加单方和复方中药配方颗粒等。”在申万宏源分析师眼中,上游资源布局逐步成型之后,康美的战略重心将逐步转移至终端业务的拓展:中药饮片、保健品和食品的开发,终端销售渠道的构建和打通。
事实上,康美药业确实也在努力增强各终端渠道的影响力。3月26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已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了《中药饮片代煎及药品配送服务协议》,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平台,进行传统医药物流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同样选择在2015年一季度完成加码中药饮片的还有太龙药业(600222)。3月2日,太龙药业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桐庐药材持有的桐君堂49%股权,桐君堂成为太龙药业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据披露,2013年桐君堂饮片收入4.3亿元,平均营运资金仅为3974万元,占营业收入7.37%,远低于同期中药行业上市公司38.76%的水平。可以预见,太龙药业对桐君堂的持股比例从51%增加到100%后,将加大对桐君堂中药饮片业务的资金投入,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提高饮片整体收入规模。
对于中药饮片市场,不仅中药企业加码,其他领域的医药企业也寄予期望。以抗感染药为主业业务的仟源医药(300254)于3月24日挂出公告,收购四川省广汉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52%的股权。尽管仟源医药这次收购与增资所投入金额相对较小,但已然可见其借道进入中药饮片行业、拓宽业务范围的意图。
【趋势】
据业内统计,截至2014年10月末,我国有约877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但行业内多为产值仅百万或千万规模的中小企业。而随着近年中药饮片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行业市场化程度渐高,加上行业监管力度的增加,呈现大型现代化中药饮片企业与许多规模小、规范程度较低的企业并存的状况。小而散的市场竞争状况,正是行业龙头整合的机会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各地大型医院陆续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载体,加成率不会取消,也暂无须医保控费方面的担忧,行业仍然将保持高景气度。同时,2015年是中药饮片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大限,预计行业壁垒将再次提升。
独家品种:或难独领风骚
2014年对拥有中药独家品种的企业来说,算得上好年头。尽管从年初开始国家发改委主导的中成药降价一直在筹备,调价调查启动,而后又召开中成药成本审核企业沟通会、中成药价格医保专家评审会等,原预期在2014年出台的中成药价格调整始终未见落地。
今年1月率先公布2014年年报的沃华医药就是青睐中药独家产品的代表,其主导产品心可舒片是独家保护的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近年该公司又收购引进“脑血疏口服液”“通络化痰胶囊”“参枝苓口服液”等独家品种。
作为沪深第一家披露201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沃华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23.36%;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3,654.8万元,同比增长244.1%。沃华医药总裁、董秘张戈此前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还透露,2015年将积极推动外延式的增长扩张,以拥有独家产品的中成药企业为标的展开收购。
事实上,锁定中药独家品种为并购标的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如益佰制药去年7月公告以7.95亿元收购中盛海天100%股权,行业分析评价均认为其收购意义在于获得妇科基本药物独家品种葆宫止血颗粒和清热解毒类独家剂型金莲清热泡腾片两个大品种,与其事业部产品形成协同效应。而红日药业董秘郑丹去年8月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公司计划完成定增、扩大产能后,考虑并购,“并购标的以中药独家品种及1.1类新药为主”。
【趋势】
独家、准独家品种在现行招标规格下具备较强的价格维护能力。进入基药目录后,一方面可以实现基层市场的放量;另一方面也能借助政策优势进一步提升中高端医院的市场份额,整体有利于相关品种在未来逐步实现加速增长,对上市公司盈利带来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今年2月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就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将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合理降低药品价格。近期业内更是盛传中药独家品种将成为价格谈判的重要目标。为此,业内专家预测,受成本调查、招投标、多方谈判机制等外在因素影响,2015年中药独家品种超预期市场表现或难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