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内中药房,一半已倒闭

岛内万物皆涨价,部分中药材价格更是涨翻天。有业者担忧地表示,若情况持续恶化,岛内恐再掀起一波中药房倒闭潮。

据台湾《联合报》1月6日报道,岛内很多中药价格飞涨。锦龙堂参药行负责人郭锦龙称,黄连去年初每台斤(1台斤等于600克)约1000元(新台币,下同),到了年底价格超过6000元;当归去年初每台斤超过300元,年底逾1000元;黄芪去年初每台斤超过300元,年底超过700元。其他像酸枣仁每台斤700多元,今年年初已高达5000多元,许多中药商担心滞销不敢进货,暂时以滇枣仁替代,但药效不佳。不少客人询问价格后,面有难色地离去,客源平均减少约1/3。

药价飙涨,加上消费族群、消费形态改变,不少业者担忧倒闭潮来袭。台湾中药商全联会名誉理事长马逸才称,台湾传统中药行在上世纪90年代全盛时期有1.5万多家,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衰减,在2016年至2017年的倒店潮中,一年就关了六七百家,目前仅剩7000多家,等于一半已经消失。而现在台湾大部分中药行经营者均已超过60岁,不见新世代接班,许多店铺后继无人。澎湖县金生中药房已开业近80年,业者陈八龙为自家中药铺的第三代传人。他表示,最近一两年,很少看到年轻顾客上门,消费者几乎都是阿嬷、阿公,每月所得有限,根本不敢让子女接手。

对于近期台湾中药材价格飙涨的问题,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司第二科科长谢采蓓称,台湾中药材涨价或缺货的原因很多,包括气候变迁影响产量、土地租金及人力成本提高、人为炒作囤货等。台湾联合新闻网称,台湾所有中药材品项,逾九成靠进口,其中尤以大陆输入占大宗。马逸才直言,台湾位于中药材产业链下游,在供需关系上处于弱势地位。谢采蓓则称,查看大陆中药材天地网(中国中药材协会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当地当归市场价格每公斤约338元,已比去年同期的价格下降了25%;酸枣仁市场价格每公斤225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约37.5%,至于台湾销售端价格为何如此昂贵,需要进一步调查。

还有台媒分析称,岛内传统中药产业的式微,与卫生福利部1998年修订的药事法第103条有直接关系。该法案规定,自1993年后入行的中药从业人员,必须符合特定条件,修习一定的中药课程,同时还要通过考试,才能从事中药材贩卖、调剂处方药品等工作。但在之后的20多年内,却没有发出一张中药行业者执照,让中药产业面临无新人加入的情况。

有台湾网友留言质疑,台卫生部门无法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知道了原因,请问解决办法是……卫福部门的意思就是自己处理,与我无关!还有人说,没关系,我会直接在淘宝买。

值得一提的是,台卫福部门也曾试图对症下药,一方面提出计划扶持本地中药材种植,另一方面指望从新南向地区增加中药材来源。2022年,台卫福部提出中药材振兴计划,2023年又抛出中药药用植物种植计划,辅导台湾民众种植马蓝、野葛及石斛。当时就有报道指出,各界对这项计划持保守态度。当被问到该计划能让台湾中药材依赖进口的现状有多大改善时,有业者直言,大约仅能改善3%到5%。无论人力成本、气候环境,还是产量质量等方面,台湾要实现中药材自给自足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决,短期内无法取代大陆的中药材。

而在中药材进口方面,台湾压根离不开大陆。台媒报道称,民进党鼓吹去中,便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但业者无奈地表示,台湾九成中药材来自大陆,如果要改从东南亚进口,产量少,难以取代。台湾《旺报》早前报道还提到,大部分越南药材以原料形式出口,且零散、单一,缺乏统合,部分药用植物还无法符合其他国家及地区要求的标准。此外,就算是成品售价,越南也难和大陆企业竞争。

岛内舆论担忧,台湾中药行业的倒闭潮危机迫在眉睫,台当局的中药材振兴计划却毫无进展。有学者表示,民进党当局持续升高两岸对立对抗,严重阻碍两岸中医药合作交流,对台湾民众的健康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原文链接:https://news.ctycw.com/show-2410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bianji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视频)为药仓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药仓网”、“作者:某某某”。
②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及网站,并尽可能注明转载出处和作者,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