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商场均有问题商户
豫园商圈福源商厦二楼的摊位以经营中药材、保健品为主。执法检查组随机挑选了几个摊位询问经营销售情况,市食安办执法人员现场查验了摊位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并要求摊主出示进货凭证。检查组发现,虽然摊主能拿出单据说明进货渠道和进货时间,但对于散卖的西洋参和燕窝等的具体出产时间或保质期却并不清楚。“一般我们一两个月进一次货,供货方从来没提供过生产日期凭证,我们也不太清楚。”有不少摊主这样表示。
在一家位于楼梯处的摊位上,检查组发现正在销售的西洋参套着香港恒丰泰参茸行有限公司的包装袋。经询问后摊主承认,这袋西洋参是他从广东进货的,原产地是东北,跟包装袋上标示的所谓“香港参茸行”没有任何关系。“进货时可能供应商随便找了个袋子套上了,我也没注意。”由于涉嫌误导消费者,执法检查人员当即责令摊主更换了问题包装。
位于上海火车站附近的凯旋门保健品市场是本市规模较大的保健品批发集散地。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会定期发布食药监部门对市场中药材的抽检情况。对于违规违法经营一年内连续两次被政府监管部门处罚的单位,坚决清退出场。不过,检查组发现,市场内个别店家并未主动公示相关经营证照,商品标签上除了品名、单价、重量外,未写清产地等信息,不利于消费者识别。
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存难点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5家。然而,因保健食品经营尚无需专项许可,本市流通环节的药房、超市卖场、保健食品专营店等均有保健食品销售,经营主体数量较大。2014年下半年,市食药监局对本市销售的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100%。
“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保健食品列为了“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并有14条条文予以规范。对此上海食药监部门表示,将严格实施保健食品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监督保健食品经营者把好进货关、销售关;加大对保健食品广告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秩序,特别是维护较易受到侵害的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据透露,本市近期还将探索建立保健食品生产追溯制度,实施保健食品视频监控,对重点环节实时视频监控。促进生产企业实施从原料、生产到成品的电子化追溯。针对危害性较大的违法添加情况,本市将提高保健食品抽检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建立完善监测结果通报制度,推进保健食品检验信息结果的发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