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张的精心培育下,灵芝长势好、形态美。记者李青摄
老张等人自制的接种箱。
20年追梦“把灵芝请进太行深山”,不惜外出“偷”艺、婉拒高薪
灵芝自古以来就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如今,这棵“仙草”带着赞皇县贫困山区农民发家致富、改变家乡的梦想,在一片原本贫瘠的农家地里扎根、散叶,成为当地的致富“仙草”。这是60岁赞皇山区老农张凤春毕生的梦想,更是山区农民千百年来寄予土地最深切的厚望。
梦想地里长“仙草”,做梦能笑醒
赞皇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今年60岁的张凤春是赞皇县许亭乡北潘村一位普通农民,村里人都喊他老张。“我最爱看电视上农民致富的节目。”在老张心里,一直揣着改变家乡、脱贫致富的梦想。他的家乡处于半山区,是个闭塞的山村。上世纪80年代末,他家里有了电视。通过电视,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太多农民朋友依靠勤劳的双手致富的故事。
老张的家乡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绵延山脊,山里长着黄芩、天麻、远志、柴胡等草药,县里药材公司的人常到山里收购药材。老张也常去山区采药,给媳妇治病,给孩子们换零用钱,但山里的野生药材一天比一天少。
老张想,山区气候环境好,种出的粮食都比平原上好吃,若是种药材,品质一定错不了。“我的家乡天宽地阔,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什么就甩不掉贫困的帽子?”张凤春反复咂摸着这句话,也常幻想着有一天自家贫瘠的土地上能长出致富“仙草”。有时候做梦,老张也能笑醒。
老张的媳妇常年卧病在床,孩子们也还小,他们都需要老张,老张腾不开手,梦想只能深埋在心底。
年过半百的张凤春赴陕西“偷”艺
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陆陆续续地外出打工,都挣了钱回来,但老张没走。老张开始跟着药材公司的药师学着种知母、远志、桔梗。家的地里除了种够老两口的口粮外,剩下的地,还有自己开垦出来的地,全都成了老张的试验田。
除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老张的所有时间都耗在了地里。耕地施肥、浇水除虫……每一样老张都做得非常仔细认真。实验种植本土药材两年,老张成功了。但让贫瘠的土地真正长出致富“仙草”,老张觉得还得再学艺,种一些稀缺、名贵的药材。
2002年,老张50岁了。但他还是毅然打起铺盖卷儿,在县农机局一位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只身到陕西杨凌,在一位知名菌类专家的试验田里,当了一名不要钱的杂工,吃住在试验田边的陋室里。
“专家的试验田里长着天麻、灵芝、猪苓、茯苓等药用菌类,这些菌类都特别难培育,但在专家的试验田里,却长势喜人。”老张说,这些人间难觅的“仙草”让他眼界大开。
两年后婉拒高薪毅然返回家乡
“药用菌类的培育和种植,需要大量的阔叶杂木枝干,而我家乡的山上,长着漫山遍野的阔叶杂木。如果能将‘仙草’扎根家乡,贫瘠的土地肯定也能生金。”老张说,他在专家的试验田里白干了两年多杂活儿,最苦最累的活儿他都抢着干。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特别兴奋,浑身都是劲儿。
“专家的每一句话,我都暗暗记下,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专家还曾采纳过我的建议,改良了菌类的保湿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不说,还提高了药用菌类的成活率。”老张笑着说,他学成临走时,专家想要高薪聘请他当管理师,大面积种植药用菌类,但他婉拒了。在老张心里,更让他期待的是在家乡大展拳脚,这是他穷尽一生的梦想。
试种了7年,“仙草”梦终于实现
两年后,返回故土的老张第一次感到距离梦想不再是那么遥远。而距梦想实现,他又用了整整7年。
2005年刚过完春节,老张就背着砍柴刀进了山,然后天天背回一堆堆的阔叶杂木枝干,以及给药用菌类遮阴、保湿的茅草。刚一开春,老张就开始将杂木剁碎、制成菌种,架上自家的大锅,给原料杀菌。
除了照顾妻子,剩下的时间,他就扎在自己搭建的试验棚里忙活。培育、除菌、保湿、降温……老张一点都不敢马虎。这一年,他试种天麻如愿以偿地成功了。
“农民没钱,干点事儿赔不起啊。”老张说,因种植药用菌类投入不小,2006年,他还是没敢大面积种植,而是继续试种。试种中,不少菌类植株也曾遭遇停止生长、杂菌感染,一片片枯死。老张根据当地地质、气候条件一点点地摸索着。
“那几年,我把卖粮食换来的钱都扔进了实验棚里,但要想干成点啥哪能不坎坷呢。”说着,老张仰起头深深吐了一口气,一双几乎被皱纹掩盖的眼中充满坚毅。
直到2011年,已将天麻、猪苓、茯苓、灵芝试种好几遍的老张,终于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药用菌类在太行山区气候环境中的种植技术。这一年,他59岁。
20年实现一个梦,老张说并不长
用20年的时间来实现改变家乡的梦想,这个时间,老张觉得并不长。他成功了,技术成熟了,可以大展拳脚了。
赞皇镇上庄村的田英海在村里开着一家农资供销社,这几年挣了些钱。看到老张种药用菌挣了钱,他和村里几位村民坐不住了。2011年底,他们主动上门找到老张,表示愿意投资,和老张一起种植灵芝。
这一年冬天,他们五六个人一起背着砍柴刀上山,硬是扛回五六吨阔叶杂木,大家又凑了6万多元,购买用来给菌类原料高温灭菌的小锅炉,制作了接种箱,定制了专门培育灵芝的玻璃瓶。
今年3月,他们在田英海家的5亩地里建起了简易大棚,培育了2000多株灵芝。灵芝生长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温度也要保持在27℃至32℃之间。田英海和老张等人,每天24小时守在灵芝棚前,定时喷水,及时降温。
灵芝造型美,不卖药材卖盆景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记者在老张的灵芝棚看到,四个灵芝棚中生长着四种不同品种的灵芝,一排排、一串串的灵芝从湿漉漉的细沙中探出头来,温润喜人,赏心悦目。
“这些灵芝到了10月份就成熟了,因为它们的品相和造型都特别美,且灵芝叶片厚、颜色好,形状好。我们决定不卖药材,卖盆景。”田英海说,老张会给灵芝嫁接,嫁接的灵芝叶片在植株上不但天衣无缝,还能长好几层,造型更是美不胜收,给人带来一股祥瑞、喜庆之气。
“长势这么好,造型这么美的灵芝,如果当药材卖,就太可惜了。我们决定等灵芝成熟后,将它们都做成盆景。一些形态不是很美的当做药材卖。”田英海说,为此,一个月前他们还到山东考察了一趟,那里的灵芝盆景每盆都卖到了2000元。“我们的灵芝造型要比他们的好很多。”
田英海说,现在已经有外地客商和他们签订了购销合同,初步估算,每亩灵芝能挣2.5万元。“相信从我们赞皇贫瘠土地中长出的‘仙草’,能够给我们山区带来不小的改变。”田英海笑着说。
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我们村里长出灵芝了!”田英海和老张等种灵芝,是十里八乡乡亲们最关注的。在记者采访时,不时有村民前来看灵芝的长势。“自从这里种了灵芝后,每天前来观看的村民就没断过。”村民田师傅说,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新奇。后来看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好,就按捺不住了。
“这里寄托着我们全村人的希望,我们明年也会种灵芝。”一位村民说,现在赞皇有不少村民在他的指导下,种植了天麻、茯苓等中药材,而且已经有了稳定收益。
“明年我们还将成立农业合作社,让致富的‘仙草’在贫瘠了千百年的土地上遍地繁衍。”对于贫困山区未来的路,村民们充满了太多的期望。
摘下贫穷的帽子,对于他们来说,也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新时代的山区农民扎根家乡,改变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