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规模 组建合作社
王贵田的房子建在山脚下,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大门边挂着“贵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很抢眼。
屋外,王贵田搭建了近100平方米的钢筋架铁皮顶大棚。棚下堆放着制菌的材料和工具。一扎一扎的松枝堆放在地上,还有一些包好的菌棒。撕开包裹的塑料,松枝上的茯苓菌种已经走丝,直接埋到地下明年就能收获。
2011年,王贵田创办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销售茯苓菌15万包,除供给党翁寨的村民外,制作的灵芝菌棒还销往其他乡镇。
王贵田做过养殖业,也培育过灵芝和蘑菇等山林菌类产品,但收益不大。2010年,他参加了柳州市第三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技术培训班,又跑到南宁向专家请教,成功地培育出茯苓等菌种,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种植的技术。
王贵田说,种植茯苓一定要选择向阳的林地,利用松树采伐迹地最好,伐后松树蔸是种茯苓的最好材料,把树蔸周围的土壤刨开,在上面涂上菌种再掩埋即可。菌种走丝后还要嫁接,把菌丝嫁接到松树最有营养的部位,茯苓才长得大。合作社的社员按照他的方法种植,今年茯苓长势好,个头大,最大的一个重达65公斤。
党翁寨松树蔸有限,茯苓种两年后要另外找地,很麻烦。王贵田又教会了农民利用松枝种植茯苓。秋冬季节,向采伐松树的农户或造林企业购买废弃的松枝,扎成直径12厘米以上的柴棒,涂上茯苓菌种做成菌棒。然后找一块交通便利的地块,将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砍掉灌木,深挖0.8米左右的坎沟,放入菌棒,覆土10-15厘米;隔7-10天检查1次,茯苓形成菌核、露出地面后,及时培土。
王前辉用王贵田说的方式种植,把寨子附近10多亩林地改成茯苓种植地。他说,用松枝种植简单又省成本,不用寻找松树采伐迹地,抚育方便,运输也方便。虽然寨子山势较高,但附近有公路,一匹马就能轻松运输。
王贵田说,随着周边农民种植茯苓的面积不断扩大,邻省贵州农民也来购买菌种。一年生产15万包的菌种已不能满足需要。2012年,县林业局拨付20万元扶持资金供其建起菌种制作基地。此外,他打算把自家楼房第二层全部改作菌种培养室,同时接纳部分农户以资金入股。目前合作社已有8个股东,入股资金60万元。预计明年菌种生产量可突破30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