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于陕南中药资源的优质和丰富,陕南中药产业的整体体系和实力明显滞后。在你的观察中,是这样么?
陈永法:陕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药材质量上乘。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促使当地形成药材种植的传统。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山中药农过半,药商络绎不绝”的记载。到21世纪初期,陕南的医药产业曾经历爆发式增长,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很快就进入连续十年的行业整体衰退的寒冬,中药产业体系建设原地止步。由于没有将精力继续投入到规模再扩大、科研再增强、人才再引进、市场再预测当中,多数企业迅速同市场需求脱节,渐渐被市场竞争边缘化。于是,在一个有中草药种植传统、获得了发展机遇、中药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的地方,却没有发展出相适应的产业实力。也就是说指导理念的落后,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秦巴中药”这一重要的地理品牌建设。
记者:一些观点提出:陕南中药种植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所以很难形成种植与生产的良性互动与拉动作用,造成药农增收难,药企做强难。你怎么分析?
陈永法:这个说法不够准确。陕南中药种植不是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不高,而是基本与市场脱节,在局部地区和范围内因为有对应企业的带动,问题并不突出,但从整个陕南医药行业的发展路径分析,我们对全国的药材需求了解不够充分,对市场变化不敏感。陕南的医药产业从种植、生产上,总体没有对市场需求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使得种植的品种并不是市场紧缺的种类,不是企业生产大量需要的品种。这种对市场的不敏感也使得企业对生产、研发方向的把握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药农增收难、药企做强难。为此,应尽快制定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能保障药农增收的方案,构建与完善种植、加工新模式。此外,可以考虑建立全国药材保有量监测机制,对市场的药材消耗做出预判,指导我们调整药材种植的方向。
记者:那么,今天我们振兴这一产业,应当从何处出发?
陈永法:要用系统化思维深入布局,要抓住几个关键来重点施策,提升陕南中药产业整体实力。第一,是人才引进,培养人才体系是关键,行业整体实力的强弱一定是取决于人才这个内因;第二,是提升陕南药材产业知名度、美誉度,打响我们的品牌战略,将“秦巴中药”上升到缔造陕南“区域名片”的高度;第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强现有中药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孵化新兴企业,占领高端市场;第四,是选好品种、做好规划、突破发展,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规划发展方向、模式、步骤,选择具有绝对优势的品种,才可能实现迅速有效的突破式发展。第五,是积极探索陕南药材种植、加工新模式,结合陕南实际闯出一条新路。
记者:由于新药研发的门槛不低,投入不小,很多企业对新药研发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对保健品等健康产业市场却跃跃欲试,充满希望。你怎么看?
陈永法:新药研发门槛很高,目前陕南中药企业的实力有限,因而对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不高,转而对保健品等健康产业市场跃跃欲试,这是事实,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中成药生产的高附加值,决定了它才是一个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的根本,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在行业发展的未来,一定是要向这个方向努力突破。药品的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链条,一个成药药方很可能涉及几种、甚至是几十种中药材,它对整个区域的产业链的拉伸、带动作用,是其他发展方式无法比拟的。另外,中成药的研发包含更高层次的科技实力比拼,发展药品生产实力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掌握中药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将会充分促进下游及周边产品的发展。